越南文,多是中文衍生漢越字,越南人讀難,中國人讀易,台灣人讀更EASY。 【實用會話】練說聽力,學基本詞,是越南話基功,不多生字,多聽多讀便是! 上課時錄老師讀音,回家後慢速細聽Line或部落格原音,對照講義。閱聽同時。

 1975前,南越南華校輕蔑越南文以致作孽自受   講師:郭金燃

   現今,我們每當談到1975前南越南的華僑及華僑學校,似多集中在華僑如何被當地政府欺負;華僑學校的學生中文程度很棒,不輸台灣的道地中文學校等等;我們必須承認這些都是事實。不過,我們似乎較少(好像沒有)討論華僑也由於歧視當地人民,自食苦果;華僑學校的學生越文程度很差,且由於學校當局及學生家長根本不注重越文,以致很多華校男學生在高中畢業後,因考不上越文秀才,而必須入伍從軍,而命沙場!

    筆者撰本文,目的僅在於補越南華僑對僑界及僑校記之不足,否則,日後我輩往生極樂之時,這段不太光之華僑及橋校史,必將隨之灰飛煙滅。當然,因事隔四十多年,本文必有疏漏謬誤之處,祈請曾身歷其境之好友惠賜指正。

一、1975年前,華校及正統越南學校的學制

我們知道,1975年前,南越所有華校均是依據中華民國(台灣)政府之學制,小學六年,初中三年,高中三年,共十二年;中學階段有六年。

另方面,正統越南學校之學制則是:小學五年,初中四年,高中三年,總共亦是十二年;但中學階段有七年。

首先,筆者必須先對1975年前南越的越南學校的年級稱謂稍作解釋,小學一年級以至小學五年級之稱謂與中文相同,亦是一年級(lớp1)、二年級(lớp2)、三年級(lớp3)、四年級(lớp4)、五年級(lớp5)。不過,越人對初中一以迄高中三的稱謂則是反方向排列的,越人將12年教育扣除小學5年,尚餘的7年中學階段,從最低級的初中一[越人稱做第七(Đệ Thất)]倒算,越是高年級,則數字越小,如此76 5 4,直至初中最後一年是初中四[越人稱做第四(Đệ Tứ)];高中則從高中一[越人稱做第三(Đệ Tam)]倒算,如此321,直至高中最後一年即高中三[越人稱做第一(Đệ Nhất)]。至於1975年之後,共產政權已將12年教育統一稱謂,從第一級以迄12級,再無讓外國人霧裡看花的麻煩。

越校高中第二年[越人稱做第二(Đệ Nhị)]讀畢,必須參加秀才第一級會考,考上才能繼續讀高中第三年[越人稱做第一(Đệ Nhất)];高中第三年讀畢又必須參加秀才第二級會考,考上才能考大學(如果是理工醫藥農林畜等科),或進大學(如果是文法商等科)

越南各大學之所以分成要考入學試及不用考入學試兩類,主因係實驗室小又少,政府資助經費有限,凡要做實驗的科系均不能錄取太多學生,庶免無法做實驗,因實驗課程屬於強制性質,不可曠。且錄取率通常很低,以筆者於1970年考取之西貢大學藥學院為例,報名有四千多人,但只有四百多人考上。至於不用做實驗的科系,譬如文科及法科,因不用做實驗,故沒有強制到校上課,上課不必點名,常有一兩萬人報名,全部錄取,上課時能有一二千人來捧場,算是很不錯了。(文科及法科的升級錄取率也是很低的。)

二、南越南政府強令所有華校變成越南學校

在法屬時期,越南華校是不用讀越南文的。由於1950年代中期,越南脫離法國殖民統治,第一共和吳廷琰政府頒布國籍法及其後一連串行政命令,強迫華校越南化,從中文正規學校轉換成越文正規學校,由教育部執行一項華校越化五年計畫(1957-1962),目標是逐年增加越文科目時數,1957年為每週初小授5節,高小授8節,初中授9節;1958年為每週初小授6節,高小10節,初中12節;1959年之比例增為913151960年之比例為141618,以迄1962年須與越南學校授課時數相同。

尚幸,由於華校是全天上課,而越南學校只上課半天,因此,華校實施中、越雙語教育,其實困難不大,將越校的課程全部放進華校,尚有一半時間可教中文課程。不過,因華校每週共上課39節,上午上課每週六天,每天四節,而下午上課每週僅五天,每天三節(有些華校甚至只上二節),故並非全部越校科目之授課時數均可複製至華校。試以初中課程為例,外語科目(英文或法文每週上課5),原就不屬於教中文或教越文的範;及術科科目如體育、音樂、美勞等不必區分中、越文,仍可使用華語教授。故實際增加之時數只有越文國文科及越文數、理、化、生物、史、地等科,但已與正規越南學校之教學時數相符(因外文、體育、音樂、美勞等科可併入越文科目計算)

另方面,因須保留近半時數給上越文課,中文各科目之授課時數必須等比例減少,每科的授課時數更不可能依照台灣教育部規定,且還是以補習班方式向越南政府申報,這點台灣當局早已瞭解,自然不會刁難。這樣的安排已是1960年代初期至1975年公開的秘密。越南教育當局從1961年起,屢下指令,不准教授華文,各華校則屢回覆稱只是補充課程,要求以補習班形式辦理。不過,由於華校越化五年計畫已漸落實,故從1962年起越南政府對華校之態度已漸和緩。旋至196311月吳廷琰被刺身亡,繼任者不再視華人如寇,從1965-1967年進入第二共和阮文紹政府,其對華人態度相對友善,對華校之教育制度似乎亦網開一面,只要華校確實有依規定教授越校各科課程,則中文各科目如何教授,不再嚴加管控。

三、華校的學生要讀13年才算真正高中畢業,增加服役及喪生風險

問題的癥結點在,華校的小學學制是六年,而越南的小學學制是五年;從華校讀畢小學六年,升上華校的初中一年級,班級外掛的牌子是Đệ Thất (第七級),讀的越文課本亦是Đệ Thất (第七級)。讀這Đệ Thất (第七級)的代價,華人已花了六年的小學時間,而越人只花五年而已!

由於在小學階段,華人吃虧了一年,故越校的7年越文中學階段,華校採用6年中文中學與之對應;中文高中三只讀到越文的Đệ Nhị(第二級)。且暫不提考秀才的問題,華校高中畢業了還要跑去越南的中學再讀一年Đệ Nhất(第一級),才算真的高中畢業,才能考越南大學啊!

不過,上述在華校高中畢業後,再跑去越南學校讀一年,然後考進越南大學的華人畢竟極少,因中間要經過兩次秀才會考,秀才一級之錄取15-30%,秀才二級之錄取30-45%,若採最高標準計算,30%X45%=13.50%,兩次秀才會考均通過的錄取率約僅13.50%而已,顯見正統越南學生也沒有認真讀書! (請參考下面「五、考越文秀才其實並不難」分析。)

看倌,如果你是男生,你從七歲上小學一年級,半途過關斬將,沒有任何障,也要花十三年時間完成中小學課程,這時你剛好二十歲,而且你也很慶幸考上越南大學。你若能滿足上述一切假設,您便可暫緩入伍一年。

以下是當年男學生以學業理由申請緩役之相關規定:

18歲,若讀完Đệ Nhị(第二級),並應考秀才一級,不論是否考上,均可申請緩役。

19歲,若讀完Đệ Nhị(第二級),並考上秀才一級,可申請緩役。

19歲,若讀完Đệ Nhất(第一級),並考上秀才二級,可申請緩役,就讀國內任何一間大學,還可申請出國讀外國大學;其時因有大量美援,只要你有錢,可以光明正大申請公費坐飛機「逃」到外國去。

20歲,若讀完Đệ Nhất(第一級),並考上秀才二級,但必須要考入需要考入學試的大學,才可申請緩役。不過,已不能出國了。(19 歲的人長了一歲,故待遇是不同的。)

    你可能會問:考秀才考不上,拿不到緩役,去當兵便是了,何必大驚小怪呢?筆者只能簡單回答:筆者當年的男同學,凡是去當兵的,大部份一去永不回,不是戰死,便是炸死!

且讓我們仔細研究該時的華校,為何讓自己的學子深陷險境,而尚不察覺抑已無力救援?什麼原因讓華人子弟必須讀十三年,才完成越南政府所規定之高中課業呢?

如上述,越南及台灣學制均是中小學合計讀十二年,差別僅在中小學分配的年限不同,越南採54 3 ,台灣採63 3 。華校的董監事校長們對台灣當局真是忠誠得變成愚忠,不獨採用台灣的課本,連上課年限也跟得一模一樣。其實,該時華校的董監事校長們只要將華校若繼續採63 3制,學生將被迫多讀一年,以致男生面臨兵役問題,也是生命問題向台灣政府說過清楚,台灣政府會說不可以嗎?台灣政府最顧慮的是華校是否繼續發揚祖國(中華民國)文化,是否繼續反共抗俄而已!

你可能會問,若改制54 3後,課程將如何安排,變動大嗎?不必顧忌中、越兩政府的反應嗎?必須指出,改制是為了配合越文課程,越文課程完全不變,越南政府高興都來不及,怎可能反對;至於中文課程,因台灣及越南學制之中小學總年數均為十二,故只要將中文課程往後順,即小六課程延至初中一,依此類推即可。

四、多數華校對越南文十分輕蔑,作孽自受

必須指出,華人,特別是在西貢區域之華人,被越南政府強逼讀越文,真是心不甘情不願。華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:「越文只有在越南才有用,離開越南,越文便無用了。」以前很多人對筆者母親如是說,筆者母親對筆者也如是說。這句廿字箴言,在越南的華人世代相傳,反正我是大中國炎黃子孫,你們越南算老幾?竟敢欺負我唐子民?

華人就是不願平心靜氣思考一下,這句廿字箴言是否有邏不通?問題出在「離開越南」這四個字。當然,依當時越南的國力,能離開越南,則越文的確是無用武之地,這話說得很對;然而,你必須在意的是,當下你仍身在越南,你又不能在預見的將來離開越南,怎辦?

人家國家早已獨立建國,中國早已管不到越南。這裡領土是越南領土,人口則越南京族人佔了絶大部份,法律是依照越南人的意願製訂的,總統是越南人,國會議員絶對多數是越南人;當你與越南人發生紛爭時,即使你是對的,中華民國或中國大陸會泒人來協助你嗎?你能以你是炎黃子孫與越南法律對抗嗎?你有辦法一輩子與越南政府抗?你不要活嗎?

華校大多為了迎合華人心理,學期結束時,大多華校都會發兩張成績單,一張登載中文各科成績,另一張登載越文各科成績,中越文的成績單均含各自的科目,包括中()文國文、數學、理化、生物、歷、地理、公民等,至於英文、美、體、音樂等科,通常會放在中文成績單。

但在計算升留級標準時,各華校之差異極大。某些華校,譬如知用中學則採每一單科計算,例如越文數學、越文歷史、越文公民三科不及格,便要留級,縱使中文各科成績很好均不能彌;然而,另一些華校,則仍有華人是大國子民心態,譬如穗城中學,對越文各科完全採虛應故事方式,對越文成績之計算極之鬆散,不管成績單內有多少科不及格,僅以總平均分計算,若總平均分及格則越文全算及格,若總平均分不及格,則越文一科不及格而已。筆者在穗城中學讀書時,便是這樣混過來的。當然,越文科的老師眼看學校這樣的計分方式,亦以牙還牙,練就一身敷衍工夫,教書只求教完,而不求教懂了!

很不幸的,以穗城中學這樣的計分方式的華校佔多數。這種公開的秘密,你以為越南教育當局會一無所知嗎,教越文科的各相關老師,為數甚眾,竟沒有人向當局告狀嗎?絶不可能。唯一可以解釋的是,阮文紹政府對華人比較友善;抑或阮文紹已被越共弄得精疲力竭,無暇他顧;也可能是阮文紹手下的貪官汙吏給擺平了;不過,最大的可能是這三者都有。

於是,華人對越文的態度,便定了學校對越文的態度;學校對越文的態度,更決定了學生對越文的態度。甚多華校學生讀了十二年越文,竟連越文報紙都看不懂,又怎樣去考秀才?又怎樣申請緩役?造成多少莘莘學子魂斷沙場,馬甲裹屍還?哀哉,各華校的董監事及校長們,你們真是罪深孽重!

筆者的疑問是,假如當時華校能認真執行越南教育部的規定,越文各科老師都盡了教導天職,學生也都認真學習越文,把讀越文當成今後安身立命的必須工具,華人學生的秀才錄取率會輸給全國越人的平均值13.50%嗎?不但不會,若依照筆者以下分析,應遠超13.50%才對,在戰場上的華人孤魂應減少很多!    

五、考越文秀才其實並不難

()從理論及事實分析

究竟越文秀才是否真的很難考,以致甚多華人青年學子飲恨考場,戰死沙場?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來評論,必定有人會說筆者是事後諸 不過,畢竟我們是在評論歷,不是批當下,既是評論歷史,便免不了事後諸一番了。筆者說它不難考,理由:

1)     前面提及越南人不認真讀書,那是因13.50%的秀才錄取率平均值,是依據及格人數與應考人數所作的比例,因越南教育當局根本沒有對錄取人數設限,與大學入學試有名額限制截然不同;亦即設若一萬人應考,其中9,999人及格,則全獲頒及格證書。此外,沒有課外題,考題均限制在當年度之教科書範圍,這點若與台灣的高普考題目相比,真是天差地別。

2)     越文每一科目均以10分為及格,20分為滿分;中文則以60分為及格,100分為滿分。越文只要一半答對,便算及格了。

秀才會考且不必計較每一科是否及格,只要總平均分達10分,換算是中文50分,便金榜題名了。然而,當時大部越人竟連10分也拿不到,真是愧汗無地!

3)     越文的歷史地理科,從1960年代中期,便以測驗題方式出題,答案是四選一,凡有做過測驗題的朋友應均知道,測驗題是甚易獲取高分的。因此,盡可能利用測驗題取得高分以補救其他科目。

4)     秀才考試的出題範圍,若是秀才一級則限在第二(Đệ Nhị)課程,若是秀才二級則限在第一(Đệ Nhất)課程。而中文之畢業考試,則三年之書本全部要考,相差很大。

5)     若報考第D(古文類),漢文古文科為2系數(hệ số 2),亦即2學分,以加權計算。 試題主要為漢文(中文古文)翻譯越文,若你能寫出一篇水準以上的譯文,會得分很高,多出來的分數可補救其他科目。

你可能會說,由於越南人的民族主義觀念很強,閱卷老師只要看到你的姓名,便知道你是華人,他們會故意將分數壓低。這點你的顧慮是有道理,不過,越南教育當局為防範舞弊,你的姓名早已被考場之二名監考人員撕去,而代之以號碼而已。因此,除非二名監考人員與閱卷人員聯合舞弊,否則,沒有人知道答是誰的。況且,監考人員與閱卷人員原就不認識,而閱卷人員之人數甚眾(因要批閱數萬份試卷),閱卷時又被困在封閉空間,試問如何尋找舞弊參與者?

你可能會問:敢保證沒有舞弊嗎?筆者當然不敢,不過,絶非如傳說的嚴重。

6)     因考第D組,漢文已取代了第一外語,故還要考第二外語,英文或法文,華人學生大多選英文。如果你的英文程度不錯,這科也易取得高分。

7)     越文數、理、化、生物之內容因與中文大同小異,故只要你的中文數、理、化及生物程度不錯,則越文的相同科目亦會及格,是沒大問題的。不過,問題出在,甚多華人學生,讀越文讀至考秀才時,居然連題目問什麼都搞不清楚(包括筆者),又如何作答!

()從筆者個人經歷分析

越文國文科是華人的重災區。越文的高中分成四組,秀才會考亦據此分成四組考試,並據此作加權計分。A 組是生物組,目的為栽培醫藥人才,生物科佔4系數(4學分)B組為數理組,數學科佔4學分;C組為文學組,越文國文佔4學分;D組為古文組,不過仍以越文國文佔4學分,古文(中文古文)只佔2學分。

華人大多選讀D組,目的為了賺取中文古文的2 學分。不過,因越文國文4學分仍是加權最多的一科,成為華人考秀才的罩門,華人考這科甚少及格,若其他科目又不是特別出色,總平均分便掛了。

筆者願拿本身的6個月自學經驗與各好友分享。1968年戊申戰役,越共大舉來犯,當肅清越共後,越南政府將服兵役年齡從20歲下修至18歲。是年筆者適18歲,筆者因環境因素,早年在穗城中學只讀到初中畢業,畢業後便半工半讀,白天在交通銀行上班,晚上繼續進修,不過讀的不是普通高中,而是英文等較實用之課程。

1968年時,筆者在堤岸花縣小學擔任五年級班導師。當筆者得知是年需要入伍,唯依據當時越南法令,越文之小學及初中會考早於1966-1967時廢除,18歲起算是考秀才一級之自由試生,不必繳交以前各年度之成績單(học bạ),亦即縱使從來未進學校讀過書,也可逕報讀秀才一級。

於是筆者即在榮光中學報名就讀秀才一級D組,可採學業理由申請緩役一年;越年19歲參加秀才一級會考,若能考上,則可再申請緩役。該校係由廣肇幫幫長鄺仲榮擔任校長。

由於當時筆者之越文程度甚差,唯一目的只在領取一年的緩役證,苟延殘喘於亂世而已,根本不敢奢望越年能考上秀才,故筆者甚少到校上課。

迨越年,距8月考秀才之大限日近,幸獲當時好友不斷勸勉,筆者終於在考前半年決定要奮力一搏,遂於晚上到榮光中學上秀才班,日間在花縣小學盡量利用空檔鑽研越文。起始兩個月,大部份時間都花在查越漢詞典,筆者讀了快十年的越文,從來不懂「漢越字」是什玩意,此刻終於懂了;由於弄懂了漢越字,筆者對越文開始產生興,於是對「純越字」亦如法炮,字典被筆者查得都要裂開了。

如是,認真讀了兩個月光景,筆者這才發現,原來越文是這般容易,老天爺,為什麼沒有人早些告知呢?

這期間,老天爺總算幫了筆者一個大忙,小學的暑期可放假三個月,於是筆者充分利用這三個月時間,日以繼夜,讀到Nguyễn Công Trứ(阮公著)的詩,竟然大都是漢越字,在他的Chí làm trai(男兒志)內,竟然有「Nhân sinh tự cổ thùy vô tử, lưu thủ đan tâm chiếu hãn thanh(人生自古誰無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),這不是引用文天祥的詩句嗎!筆者於是從不懂越文,以至對越文產生濃厚興,最後將阮公著、高伯适(Cao Bá Quát)等人的詩作都背得滾瓜爛熟。不過,秀才考試不是只靠背書而已,三小時的越文國文考試時間是要求對某古人的詩作,作透徹的評論,因此,必須將答案以論說文方式呈現。筆者為克服此一關卡,每天買一份Báo Chánh Luận(政論報,是越文報紙名稱),專看社論,鑽研寫作方法。

雖然已做了充分準備,不過,臨場應試,還是忐忑不安,因為經此一役,不成功便成仁,準備從軍殺敵去也。尚幸結局是甜美的,終於榜上有名了,這應是筆者此生最快樂的一刻;比1975後,坐上飛機離開越共管轄區來台灣的一瞬間還要快樂。有兩原因,一是可再緩役一年,亦即可再拿一年的免死金牌,二是半年的辛苦耕耘獲得回饋。至於筆者的同班同學,是否有人考上,似乎沒有。

   
筆者考上秀才一級後,對人生也展開規劃,這是以前沒有想過的事。因秀才第四組的前景不是很好,筆者遂到正規越文中學(Trường Trung Học Tân Văn)夜間部報讀秀才二級A(Ban A),亦即生物化學組,打算考上便再考醫科。不過,其後發展是,次年雖亦順利考取秀才二級,但因醫科沒有招考,故筆者改考藥科,藥科考上了,再領取一年之緩役證。

然而,問題在於,理工醫藥等科系皆要上課做實驗,而筆者為了生活,必須於白天教書,導致授課時間屢與受課時間衝撞,筆者上了藥科約兩個月光景,唯有放棄,轉到不用考入學試的律科大學報名就讀。因律科不用考入學試,此時筆者20歲的年齡已不可用學業理由申請緩役了,於是託人代以「家境理由」申請緩役。

筆者從20歲拿到秀才二級證書時起,便擔任耀漢、穗城、福建等中學初中部教員,因當時越南法令規定,持有秀才二級證書者可任中學第一級教員,亦即可教授華校初一以至高一學生;筆者並持有教育部發給之教師執

看倌,以筆者的經歷,加上上列七點分,你能說越文秀才很難考嗎?

六、結論

其實,筆者在1970代不只不是事後諸葛,筆者於1972-1973年間在國會議員張偉智先生創辦之民聲周刋發表文章,大聲疾呼各華僑學校要設法挽救學生之越文程度。筆者表示該時候越南政府對華校之管制已大為放,華校之中學部應將中文及越文之數、理、化、生物等科目合一教授。理由是這些屬於自然科學,全世界均相同,所差僅在於教授內容之深淺,教授次序之先後。

合併之利益,對僑子弟可謂甚鉅。首先,中越文合一,二科變成一科,可減學生考試之壓,但可加強學生之吸收力。以數學一科為例,若中文數學每週上課5節,越文數學每週亦上課5節;則兩科合併,每週有10節之上課時間,老師當可從教授,細心指學生。其次,對每一題、每一項目均同時以中越文講解,對於越文程度較差之學生,可同時增強其越文之表達能力,促使其對越文產生興趣,增加其日後考上秀才就讀越南大學之機會。

不過,筆者在文中有提到,先決條件是,必須先延聘若干精通中越文之人才撰寫統一課本,及延聘同時精通中、越文之學科教員。是時,筆者本人因身兼教學與就學雙職,無法任;唯當時華僑從越南各大學畢業之理工科人才已相當可觀,足可任筆者之提案。

筆者之提議,當時穗城中學董事長畢雲照有注意到並特別為此事召開校務會議,顯見其對辦學十分熱誠,且為人急公好義,甚獲學生家長好評。唯該天會議似乎沒有結論,該提案遂無疾而終。華僑自己的事,自己不設法合力解決,結果便是戰死沙場的華僑子弟與日俱增!

[畢雲照此人,在南越南陷共後,方知其原來是越共潛伏西貢的華運份子,其猙獰面目卒現;淪陷初期,其對報社(彼同時擔任人人日報董事長)同仁清算鬥爭,手段殘酷。當然,這是題外話。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