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文,多是中文衍生漢越字,越南人讀難,中國人讀易,台灣人讀更EASY。 【實用會話】練說聽力,學基本詞,是越南話基功,不多生字,多聽多讀便是! 上課時錄老師讀音,回家後慢速細聽Line或部落格原音,對照講義。閱聽同時。


「漢越詞彙」在越南語文中因緣際會  講師:郭金燃


    中國對越南文化深度影響逾二千年,「漢越詞彙」在越南語文中佔了近百分七十的使用率;而越南當地原有方言—喃語,反而只佔百分三十多些而已。
   
在語言上,漢越語係越南語言中原屬於中國的詞彙,隨著受中國文化影響之加深,及中國人口之南移,逐漸輸入越南,與喃語融成一體,構成越南語言。然由於越南方言之聲調與國語或台語迥然不同,以越南方言發音之中國詞彙便成越南人所稱之「漢越詞彙」。

    在文字上,近百年來,由於越南已有自己的文字,即羅馬拼音字體,「漢越詞彙」已不但可用作語言溝通,亦可形諸文字,而形諸文字之「漢越詞彙」,若是一組詞,則仍稱「漢越詞彙」;若是一個單字,則僅稱「漢越字」,但因單一漢越字不能充作越南文的「單詞」,必須與另一喃語組成「純越詞彙」方可。

一、古時候,越南的「漢越詞彙」

    一百多年以前的越南沒有自己的文字,他們使用中文為本國文,然而,他們對「中文」的讀音,不是使用國語、台語或客家語,而是使用越南方言之音調。因此,對於中文之每一個字,都有越南方言之讀音。

    以前越南亦係以科舉取仕,用中文寫文章,根本沒有什麼「漢越詞彙」的問題,因文章百分之一百使用中文,僅是讀音採用越南方言而已。迨十七世紀以後,由傳教士發明之越南羅馬拼音字體逐漸普及,有識之士便將全部用越南方言發音之漢字,以羅馬拼音字體拼寫,而成「漢越字」;若是由兩個以上「漢越字」組成之詞彙則稱「漢越詞彙」。

    這些羅馬拼音字體,待至二十世紀初葉,法國殖民政府公佈為越南法定文字,「漢越詞彙」自然順理成章成為越南語文的一部分。

二、目前,越南的「漢越詞彙」

  現在,我們可從各種「漢越字典」輕易找到與漢字字音對應之「漢越字」,亦即「越南字」,因「漢越字」就是「越南字」。問題只在這個「越南字」中的「漢越字」,是否已融入越南社會而已。凡尚未融入越南社會之「漢越字」均不算真正「越南字」。

    今天,因越南已不再使用漢字為國字,改成以羅馬拼音字體撰寫文章,且大部分越南人也不認識中文,則一世紀前出版之漢越詞典,多由精通中文之越南漢學家編著,譬如陶維英(Đào Duy Anh)之漢越詞典,蘊藏五千單字及四萬詞彙,惟該些詞彙多係編著者根據主觀意識編入,並未在其後由他人出版之羅馬字體著作中出現,與目前通用之「漢越詞彙」相差頗遠。

    另方面,則正因越南已使用羅馬拼音字體,不再使用漢字為國字,越南人迄目前為止之文章創作,大量起用「漢越詞彙」,舉凡作者一時找不到適當越南方言表達,或作者認為使用越南方言欠雅,便均以「漢越詞彙」呈現,而越南社會亦大多欣然接受。因此,近數十年來,「漢越詞彙」大量增加。且看越南公文書上國號下方的口號:「獨立」( độc lập)、「自由」( tự do)、「幸福」(hạnh phúc )便是標準的「漢越詞彙」。

    ()並不是所有「漢越詞彙」或「漢越語」均優雅

    越南人有很奧妙之心理,對於某一事物描述,若同時可用喃語及漢越語,通常均捨喃語而就漢越語,因他們認為漢越詞彙較優雅、清高。有一足供讀者捧腹的例子:漢文「小便」,越南有現成的喃語「đi đái」可用,怎奈越人認為đi đái」很粗俗,必須使用漢越語「tiểu()方顯得高雅,他們逕將漢越語「 tiểu()與喃語「đi」搭配,而成越南人對「小便」(đi tiểu) 的標準用語。

    猶憶接近一甲子前,筆者就讀西貢穗城中學初小部,同學們(包括筆者)總喜歡拿這個「 tiểu()字來捉弄年青漂亮的越南女老師,上課時會輪番要求老師准上廁所,以廣東話對女老師說:「我去tiểu ()」。老師因不懂中文也聽不懂廣東話,只聽到漢越語「tiểu ()」,知道同學要小便,便笑笑點頭示意允許,同學們便哈哈哈一陣大笑揚長而去。現在回想,真是對老師的大不敬。

    然而,假如越南人懂得這個「tiểu()字與廣東話裡最粗暴、最惡劣、最無恥下流之駡人專用語發音完全相同,他們應不敢再「 tiểu()得那麼過癮吧!

    ()並不是所有「中文詞彙」均可轉成「漢越詞彙」

    雖然近數十年之「漢越詞彙」大量增加,惟並不是所有中文詞典裡的中文詞彙皆可轉換成「漢越詞彙」。中文詞典收集的中文詞彙,例如「辭海」或「辭源」,只有一小部分在漢越詞典可以找到。由於中國之文字使用及搭配,浩如淵海,越南迄目前為止所引用的詞彙,僅限於已被越南社會接納之人際溝通用詞,或寫作用語該部份而已。換言之,若根據漢越字典找到兩個漢越字,譬如「老」(lão )及「早」(tảo),我們知道中文「老早」是很早的意思,但漢越字之「lão tảo」,因尚未融入越南社會,越南人無此稱謂,故在漢越詞典不會找到「老早」,也找不到「lão tảo」。亦即,「lão tảo」不是越南人所定義之「漢越詞彙」。

三、如何製造「漢越詞彙」

    參照以上辦法,我們隨手便可製造「漢越詞彙」,首先根據中文詞彙,若是兩個字的,便使用漢越字典分別查出這兩字之「漢越字」,然後將這兩個漢越字串聯起來,便是熱騰騰的「漢越詞彙」。

    問題在於這個新出爐的漢越詞彙,越南人有使用過嗎?他們樂意使用嗎?什麼「漢越詞彙」已融入越南社會,已越化成越南詞彙?什麼「漢越詞彙」越南人是看不懂也聽不懂,不算是「越南詞彙」?

四、「漢越詞彙」如何轉化成真正「越南詞彙」
   
由於每一個漢字都有對應的「漢越字」,因此,只要能融入越南社會,每一個由「漢越字」組成之「漢越詞彙」,即使只係由單一個漢越字組成,都有轉化成真正越南詞彙的可能。是故,如何區別某一個漢越詞彙,只係用羅馬字母書寫,以越南方言發音,但越南人尚未廣泛使用;與另一個漢越詞彙,不但係用羅馬字母書寫,以越南方言發音,且越南人已廣泛使用,則頗費功夫。
   
由於「漢越詞彙」的組成因子「漢越字」俯拾即有,致使「漢越詞彙」不斷增加。究竟應以什麼標準判斷某一「漢越詞彙」已融入越南社會,已被越化?若在越南報章上出現過一次的「漢越詞彙」,算不算已被越化?

    近年,不少中國大陸的連續劇在越南電視播放,甚受越南民眾喜愛,卻因台詞均須翻譯成越語,而譯者對很多中文名詞,因無法找到適當的越語替代,於是出現甚多以前未聽過的「漢越詞彙」,諸如「草民」(thảo dân)、「老爺」(lão da)、「姊」(tỉ)、「妹」(muội)、「娘娘」(nương nương)等等,觀眾因每天重覆觀聽,已漸瞭解其義,則這些「漢越詞彙」是否已被越化呢?

    其實,要能成為越南詞彙中的「漢越詞彙」,應要經得起時間及使用頻率的考驗,不過,越南官方迄今尚未有統一規定。有可能某一「漢越詞彙」在越南的文獻裡出現頻率甚高,越南人早已慣用其詞;亦有可能某一「漢越詞彙」只在某一報刋上出現過一次,卻已被漢越詞典納入,認同該詞已被越南化。

    之所以有如此怪異現象,很可能某些「漢越詞彙」負有階段性任務。在此一階段,越南社會並未需要,則該詞只能分別儲藏在漢越字典裡之某一角落;及至另一階段,另一場景,由於社會出現某些新概念,特別是翻譯者認為在該時點該場景翻譯該中文詞彙,採用該「漢越詞彙」乃係最恰當之選擇,便馬上,從漢越字典挑出兩個單字,組合而成該「漢越詞彙」,後繼者爭相採用。如前述在中國大陸影片中之「草民」翻譯成「thảo dân」,若換作別的場景,可能要譯成「dân của cỏ」了。

    因此,現在只要您精通越南語文,您負責中譯越工作,整篇譯作暢通,無文法錯誤亦無用字用詞錯誤,唯一問題是您的譯作出現了一個越南人看不懂的「漢越詞彙」,別人敢說您用詞錯誤嗎,因您只是在替越南創造新詞而已!